
著名男中音歌唱家、上海音乐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廖昌永教授在一次公开课中,谈及了许多歌者不断追求的“高位置”问题,非常值得借鉴。首先,廖昌永要求学员要学会“放松”,只有“放松”才能唱出自如的声音,因此他拉着学生在舞台上走动,甚至坐在舞台前的台阶上,体会身体的放松。同时,他特别强调,歌唱的声音必须保持在面罩位置,学会用“说话”的力量唱,不要过多施加嗓子的力量。
首先,放松是建立声音高位置的前提。身体就是歌唱的“乐器”,“松而不垮”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,这要求歌者既要放松,但却不能松散,“主心骨”的力量要在,保持歌唱的精气神,而咽喉部位、胸口、腰腹在准备歌唱时的放松自然。如何体会这种状态呢?我们可以尝试原地“跳跃-落地屈膝-站立”的动作,而后进行歌唱发声的训练。
廖昌永 “面罩”的位置,就是歌唱的“高位置”.mp4
面罩唱法是美声技术中非常强调的高位置的歌唱技术。它指声音集中在高位置,并形成共鸣的感觉。在体会面罩技术时,必须首先找到面罩的力量——笑肌的张力,学会抬起大牙,打开牙关,向上找力量。同时,配合“眉开眼笑”式的呼吸,让鼻咽腔通畅,确保歌唱的每次吸气都做到“口鼻同时吸气”。呼吸贯通,面罩与鼻咽腔的通道就能连贯,这是面罩共鸣的前提。
在歌唱中有效训练面罩,一方面能让高位置稳定,还能找到联通头腔的状态。很多人在训练高音时,经常出现声音靠后、“锁喉”的弊病,通过面罩也便能解决。另一方面,面罩共鸣强调打开多个高位置共鸣腔,包括额窦、蝶窦等,它能让高位置的音色更洪亮,在高位置的换字也更自如。下面,我们一起听廖昌永演唱的《往日时光》,恰能说明这种松弛而有力、高位置稳定的歌唱要求。